中小企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構造市場經濟的主體,同時也是解決就業壓力、促進經濟穩步發展的基礎。相對于大企業來說,中小企業是現代社會經濟中主要的組織生產和實施生產的單位。在規模上來講,它們不可能與大企業相提并論,或者說,只能相當于大企業的一個部門或者分公司。但就中小企業的數量和適應市場的靈活性來說,中小企業起著大企業不可取代的作用。有一個事實是不容忽視的,即世界上現有的大企業都是從中小企業發展而來的。中小企業管理問題該如何處理呢?

執行力
問題:管理混亂,不知道如何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如何讓員工快樂的工作,保證按質按量的完成工作;如何提高員工執行力?
對策:
(一)一個企業必須首先建立好正常的管理秩序和生產秩序,把管理界面劃分好,把工作職責確定好,把生產管理的流程理順好,把有利于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和長效機制建立好,把日常的管理行為和作業行為規范好。這樣,企業的日常生產工作才能得以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效率和執行力才能得到提高。
(二)企業要適應當今社會快速穩定發展的高要求,加強對員工心理、業務、文化等綜合素質的培養,為提高全員執行力奠定素質基礎。綜合素質包括較強的業務技術和安全意識,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任務完成的好壞,較強的責任心和良好的心態,較高的文化素質如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藝術語言、表達和溝通等。這些在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當中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對企業執行力的影響絕對不容忽視。
(三)管理者必須提高領導力,營造團結協作、積極向上和凝聚力較強的企業文化氛圍。管理者首先要強化自身責任意識,落實責任,切實增強領導執行力,自上而下,真正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制度
問題:不知道如何制定制度;制度制定了執行不了,不知道怎么辦?
對策:成功的管理,必須建立一套“人性”的制度,這套制度必須是“鐵的”和“活的”。所謂鐵的,就是不能變;所謂活的,就是要“能動地參與”。它具體包括三個方面:
(一)執行前的“民主議事”制度,也就是要鼓勵員工對公司的發展提出建議。
(二)執行中的“調度聽證”制度。調度聽證是指將涉及執行的所有人員,按照“定性、定度、定時”的三確定原則,以會議的形式,公開透明地予以確認,并且執行情況要在下次會議上進行聽證。調度聽證會的所有內容均記錄在案,作為賞罰的依據。調度聽證會議建議由總經理親自主持。
(三)執行后的“問責賞罰”制度。這是《調度聽證》的配套制度。問責,是精神層面的詰問、責備;賞罰,則是物質層面的獎勵或處罰。如果沒有“問責賞罰”作保障,“調度聽證”就會流于形式,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種適合易行的管理機制,既不單純是“人治”,也不單純是“法治”,她是人治和法治的有機結合,是“人性化管人,制度化管事”的最好體現。
企業文化
問題:怎樣構建屬于自己的企業文化?
對策:企業文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它是一個持續發展培育的過程。中小型企業在制定自己的經營發展戰略時,一定要包括文化的發展戰略,要把企業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對企業文化的發展應該有總體的設計,能夠使自己企業的文化發展有一個不間斷、連續的發展過程,要提高員工素質,注重員工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參與性,培育團隊精神,增強企業凝聚力。另外,企業無論大小都應該重視企業文化的傳播工作,在企業內部可通過電子看板之類的工具對員工教育宣傳。當然企業文化不只應該被本企業的員工所了解和接受,也應該在企業文化建設到一定程度時為更多的公眾所了解并逐漸被接受和認可,這樣通過企業文化的傳播可以加深公眾對自己企業及自己企業產品的了解和認可,這對企業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企業在進行廣告策劃時一定不要只重視宣傳自己企業的產品或企業的外在形象,而應該將企業的文化及所蘊含的企業精神融入到廣告當中,并利用有效的廣告形式將自己的企業文化傳播出去。
人才流失
問題:怎樣留住人才;人才流失嚴重怎么辦?
對策:中小企業由于社會、歷史和自身等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其在競爭中處于弱勢,因而,人才流失現象相當嚴重。根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國內一些中小企業中高級人才的流失率高達30%,而過高的人才流失率必將給企業帶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最終可能影響到企業持續發展的潛力和競爭力,甚至可以使企業最終走向衰亡。
建議采取一套動態的管理對策:建立、健全企業管理制度,從制度上避免“老板獨斷專橫”、“家族化”等不利企業發展的因素,要營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環境,企業必須進行合理的組織設計,科學分工,職責分明,以實現企業內部的規范化、科學化管理,進而提高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
另一方面是要建立科學、公平的人才選拔與成長機制,加強對企業員工的教育培訓,特別要注重對年輕員工的培養,為員工提供平等的競爭機會,使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從而實現企業內部資源同外部社會資源有效的結合。
風險評估
問題:在公司壯大和開拓市場時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
對策:面臨越發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中小企業都存在著較大的經營風險:宏觀環境面臨政策法規調整、經濟總體形勢變化、利率匯率波動等較多不確定因素,微觀環境面臨交易對手信用缺失、籌資困難、經營范圍單一、原材料供給等風險。因此,強化風險意識,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與應對體系,是企業發展內外部環境共同決定的結果。
隨著當代商業環境的經濟全球化,我國的企業在面臨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商業機會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小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的特點,充分利用內部控制理論建立起一個行之有效的內控體系。
相關生產管理知識推薦:運用智能電子看板系統實現數字化管理